从09年开始,我就开始用电子屏幕看书,以至于我已经不怎么接触书了,但是我在想,如果再发展几十年,对于kindle和书我们会选择哪一个。
Kindle整齐地集所有这些甚至更多元素于一身,媒介消费方式总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。那些最大的变化可以从价值主张(value proposition)得到部分解释。例如,阅读印刷报纸(特殊气味的实体、意外之得、当苍蝇拍使)的价值主张大于浏览报纸网页(即时丶全球都能获取 到、在线共享)的价值主张吗?印刷版订阅量的急剧下降暗示了答案是No。即时阅读和网站迅速更新蕴含的巨大价值,远胜于宽大纸页这种实物所具有的价值。Kindle点燃了想象力。它不同于我们见过的电脑。由于Kindle起源于纸张—— 但却数字化了——所以,拿着Kindle如同持有带有魔法的工具。它就像是《银河系漫游指南》的现实版本(这也是iPhone希望最终实现的角色)。在桌 子上阅读,我们会挺直背,眼睛与书保持一定距离,但是,用Kindle阅读就不同了,我们可以抱着它进行阅读。Kindle可以登录互联网,即刻在线使用 庞大图书馆,我们发现它几乎不受任何限制。2007年第一版Kindle旨在成为一款通用的书籍容器。
书的容器很重要。它们建构着故事情节和故事体验。如果容器选择了合适的装订、布、实际大小、纸张纹理、书籍切口设计和墨水,读者和文本的纽带会得到加强;选择不当,它就会变成横亘在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楔子。书的大小和封面布料完美结合,俨然一位旅途伴侣——经得起折腾,陪着你环游世界,能保存多年,然后返回出发地,周而复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