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给了我智慧和知识,也给了我力量和勇气。海天地数码商城我从小就十分喜爱书籍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我把书当做不可缺少的营养品,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爱不释手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呢,我这里给出几点建议:
也许你知道,读书的意义大致是这几点:
1.愉悦身心。读到一本好书的那种快乐,相信你也感受过。
2.增加见识和提高思辨能力。文学类的书籍让你感受语言的魅力,科学类的书籍为你提供科学知识,传记类的书籍让你旁观一个人的一生,历史类的书籍让你借古思今……当你知识结构越完善,你就越懂得该如何独立思考,而不陷入盲从的洪流。
3.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他人数月甚至数年的经历和收获。我们无法主导自己生命的长度,但是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,读一本书只需要用几小时或几天时间,但却可以让你掌握作者几十年甚至一生的经历和心血,性价比真的很高。
4.提高语言感受力和写作能力。以看文字为主的读书,自然不如看图像来得轻松,因为费脑,反而能够有效调动你的思维,看书的同时也是你思想狂欢的时刻,你能透过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进行思考,感受语言组织的魅力,学习组织语言的方法,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,而这两种能力都能让你脱颖而出,提高你的“核心竞争力”。
乔布斯说过:"stay hungry,stay foolish.“相比于旅行和花钱上课,阅读是一个成本最低却能够提升自己的方法。很多人,尤其是成年人,是为了提升自己而进行阅读,这一点不可否认。
但阅读书籍真的可以提升自己吗?能提升自己哪些方面?很多人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。
我也曾经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。刚进大学,听了不少中文老师的课。当时读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书,但不甚理解,有些书我艰难的看完了,但是过了两天就完全想不起里面的内容。比如当时我读李泽厚《美的历程》,还摘抄了很多段落,但其实很多地方都看不懂,读完了摘抄完了也就忘记得差不多了,甚至摘抄的笔记也不会再去翻。
许多经典的书籍,都不太容易读懂,你有时候甚至会感受不到“好”在何处。但两三年过去了,随着阅读量的积累,我对书的领悟能力却不知不觉提高了,甚至学会了如何鉴赏书籍,对美学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于是我明白了,阅读带给人的常常是一种“隐形”的进步。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,昨天我练车时,无意间把方向盘歪了一点点,教练说:“你懂得‘温水煮青蛙’吧?开车时,小小的歪可能不在意,但会改变了整个方向。”阅读大概正是这个意思,你刚读下一本书,可能没感受到有什么进步和变化,但当你读的书越来越多,你会有不知不觉的改变,可能体现在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上,也可能体现在你的谈吐和气质上。
在读书工具的选择上,我是一个纸质书和电子书都推崇的人。对于尚没有足够经济实力又想要多读书的学生,我很推荐以电子书的方式进行读书,并且成功“安利”了不少朋友用起了kindle。
用电子阅读器kindle读书的好处:
首先是打破了阅读的“壁垒”,所谓“壁垒”,就是你可以不受时间和金钱的约束进行读书。比如前几天,我想了解一下美国二十世纪的历史,老师推荐我去看威廉·曼彻斯特的《光荣与梦想》,假如我想读这本书的纸质版本,我可能得去学校图书馆借,就得花费计划去图书馆的时间,搜这本书的时间,还可能面临图书馆没有这本书或书被借走的风险,当然我可以上网去买,那又要等几天了。
但因为我有kindle,我当时直接去搜这本书的kindle版本,不花一分钱,五分钟后就开始看这本书了。
其次是kindle质量轻,个头小,可以随身携带,可以大大提高碎片时间读书的效率。平时一些碎片时间,比如坐车、等候、吃早饭时,我都会打开kindle进行阅读。每次出远门时,比如旅游和回家,我只需要这台比巴掌大一点的小机器,就可以省去略干本纸质书所拥有的重量。同时kindle的容量非常大,装下几百本书都不是问题,带着它,就像带一个便携式图书馆。
再次是kindle字体大小可以调节,拥有纸质书阅读质感,保护眼睛。这一点是很多人选择kindle的初衷,我从高中就开始阅读电子书(曾经在一个屏幕只有手心那么大的MP4上看完《平凡的世界》)后来也用手机读书软件看了很多书,但是得知手机亮度会伤害眼睛甚至有青光眼危险时,就赶紧买了kindle,并把字体调大一点来照顾自己高度近视的眼睛……kindle界面不带会反光,同纸质书的阅读质感差不多。
再再次是kindle有着随时标记和记笔记的功能。当你用kindle读书的时候,遇到有感触的段落或者句子,可以随时标记起来,顺便短评,这个很有用,后面会再说。一本书读完以后,进入目录页面就可以查看到自己的标记,这就是一份电子版的阅读笔记了。并且,用kindle读英文书,只要长按单词就可以查到意思,这对于想要英文能力的宝宝是一个好功能。
最后,作为一个电子产品,kindle的功能只有一个,就是读书,这也是它最棒的地方。你在使用它时,不会被其他花哨的功能所分心,专注阅读本身,技术真正是在为阅读这件事本身服务,这也是我所乐见的技术最好的未来。
我下载kindle电子书的方式:
我的kindle电子书只有两个来源,一是直接到亚马逊网站上花几块钱买电子书,买完以后亚马逊会直接发送到绑定账号的kindle上,很快速。
二是去微盘搜资源,保存好kindle可支持的格式。我的kindle似乎只支持mobi格式(据说在淘宝上可以找人把kindle升级成多个格式),然后用kindle连WiFi,登录微盘的网址就可以直接把资源下下来了。
网络上有很多获取免费电子书的帖子,如果还有找不到的资源就可以去看看帖子找方法。
然而,既然电子书功能这么好,那么可以抛弃纸质书了吗?
答案当然是否。
纸质书的阅读体验还是不可替代的,我的看法是这样的:浅阅读用电子书,深阅读回归纸质书。尤其是那些经典的,需要反复研读的理论书,还是需要去读它的纸质版本,从目录开始,从可以触摸和随时翻阅的纸质页面中去研读。
纸质书从封面,印刷,装帧都带有不可替代的艺术美感。对于那些经典书籍,买下纸质版本,塞满一个书柜,更是给你的后代留下一笔财富。
我不追求那种每天一本书,只为累积量而进行阅读的行为,也不提倡短期达到某种目标的囫囵吞枣式的阅读(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愉悦身心对不对),但在阅读过程中,我慢慢摸索出一些阅读的小方法,可以使阅读变得更高效。
先要明确一点,制定阅读计划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地按照计划来阅读,而是让阅读这件事变得更有计划性。我觉得作为成年人,要有时间管理和规划事务的能力。
这个阅读计划先从读书选择开始吧。应当多读那些被多数人验证过其价值的书。阅读经典就是如此,所谓经典,就是被时间、实践、无数人都验证过其具有较高价值的书籍,比如《远大前程》这类世界名著。
我一般读书,会优先选择老师或是名家推荐的书,就是被权威人士称赞过的书。其次选择自己当时感兴趣且评分比较高的书,海天地数码商城这个评分可以是豆瓣评分,也可以是身边人的评分。最后才选择当下畅销,热度比较高的书。
优先多阅读经典书籍。当然,阅读的口味可以多样化,在阅读一两本比较晦涩难懂的经典书籍时,可以搭配一两本比较轻松好读的书。慢慢摸索形成自己的阅读书单。
我一直有读完书去豆瓣标记的习惯,但其实始终都有漏网之鱼。从去年十月开始,我在每个月末都会写一份阅读总结。在这份阅读总结里,可以回顾这一个月读了那些书,对于每本书有哪些感想,像是小日记,记录下自己思想的轨迹。
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在阅读的过程中,要保持记笔记的习惯。我一直都有读书笔记本,从大一到现在,已经记了三本,专门摘抄我在阅读时看到的有启迪的、有美感的句子,兴致起时,会在句子下写一两句评论,注意用不同颜色的笔。用kindle看书后,也随时标记句子。有时候看书时头脑闪过的一些想法,要有记录下来的习惯。
读一些理论干货类书籍,做笔记也很重要,这类笔记可以和文学性书籍的笔记分开来做。要列好条理,再进行补充,当然,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。
很多人也会遇到这种情况,看完一本书以后晕晕乎乎,我的习惯就是去找书评来看,一些精彩的书评可以解开你的疑惑,梳理你的思路,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本书。但是,别在读书之前就看书评,这样很容易带入先入为主的观点,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。等到读完书以后,带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再去看书评。
在和他人交流阅读感受时,你会感觉到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互相启迪,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。怎么和他人交流阅读感受?可以加入一些读书沙龙,或者多结交一些热爱读书的朋友。写书评亦是如此,在撰写的过程中,你通过思路的梳理,回归文本又跳出了文本,实现和作者、读者、自身三方对话。
后续内容请点击海天地数码商城